對于要求透光較好的薄型窗簾,又希望能屏蔽紫外線時,可在織物中加入無機或有機抗紫外線劑,其中無機氧化物使用較多,如氧化鋅、二氧化鈦、氧化硅、三氧化二鋁、氧化鎂等。
防紫外線窗簾:適量的紫外線對人體及生物有一定好處,但過量的紫外線照射會損傷生物機體,減少室內裝飾品及家具的壽命。大多數窗簾本身都有一定的防紫外線功能,特別是厚重、高密織物本身就能阻擋大部分紫外線通過,有的纖維如麻類、竹纖維等也有較好的防紫外線功能。對于要求透光較好的薄型窗簾,又希望能屏蔽紫外線時,可在織物中加入無機或有機抗紫外線劑,其中無機氧化物使用較多,如氧化鋅、二氧化鈦、氧化硅、三氧化二鋁、氧化鎂等。這類礦物微粉特別是達到納米級時,其微粒尺度與在紫外線相近,比表面積大,表面能高,可反射和散射部分紫外線。同時,某些電子激活后,會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,可將能量轉換成熱和光釋放,并仍能適當有正常光線進入室內。
反光及全遮光窗簾:這兩種窗簾一般采用涂層或鍍層技術生產。反光窗簾要求將大部分陽光反射出去,可降低室內溫度。同時,適量光線進入室內用以照明。這類窗簾織物可在朝室外的一面刮涂銀粉或真空鍍鋁,以產生較強的反射效果,將陽光反射到室外。全遮光窗簾可采用多層刮涂方式,將發泡遮光層、淺色面層分別涂在織物上,可達到即全遮光,又美觀的效果。
抗菌防蟲窗簾:抗菌窗簾能抑制細菌、霉菌繁殖生長,消除因細菌繁殖引起的異味,防止某些疾病的傳播。窗簾原料包括:天然抗菌纖維,如甲殼素纖維、麻類纖維、竹纖維等;金屬纖維,如銀、銅、鎳鉻合金等;應用較多的是在普通纖維中加入抗菌劑的纖維。常用抗菌劑有無機抗菌劑及有機抗菌劑。無機抗菌劑包括主要是銀、銅、鋅離子及某些金屬氧化物如ZnO和TiO2。有機抗菌劑品種較多,如有機金屬化合物、鹵化物、異噻唑、季銨鹽、二苯醚類化合物、有機氮化合物等。在窗簾織物生產過程中加入防蟲劑,即可達到防蟲效果。
負離子窗簾:隨著城市的擴大,綠化面積相對減少,空氣中負離子數量偏低。負離子窗簾在一定的溫度、濕度、光照及運動狀態下,能發射更多的對人體有益的負離子。窗簾中添加一些能激發空氣中產生負離子的礦物微粉,如電氣石、奇冰石、蛋白石等即可促使負離子產生。其中負氧離子就是捕獲了一個電子的氧分子,負氧離子能與細菌、灰塵、煙霧等帶正電的微粒相結合,并聚集成球落到地面,從而起到殺菌和消除異味的作用,如香煙煙霧、裝修材料中釋放的有害氣體所產生的異味等。研究表明,在紫外線照射下、織物組織為蜂巢組織、織物緯向密度選擇20根/cm、、大氣溫度為20℃、相對濕度為55%的條件時,負離子功能織物釋放的負離子量最大。當空氣中負氧離子的濃度達到2萬個/cm3時,空氣中的飄塵量會減少98%以上。
遠紅外窗簾:遠紅外紡織品可吸收人體或外界熱能、光能后轉化為遠紅外線,因而可增加織物表面的溫度,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,有一定的保健作用。遠紅外織物的遠紅外線發射率比普通織物約比遠紅外線發射率大10%以上,多數遠紅外發射率大于85%的紡織品稱遠紅外紡織品。遠紅外窗簾則選用加入遠紅外陶瓷粉的織物。加入方式可在化纖紡絲時加入,也可用后整理工藝使遠紅外陶瓷微粉附著在織物上,其發射率按微粉的品種和加入量的多少而異。目前,多數加入帶復合功能的微粉,如既能產生負離子、也能發射遠紅外線,并可使室內增溫、抑菌,凈化空氣。
香味及除臭窗簾:將帶有香味的微膠囊加入到窗簾織物中,在一定時期內會發出淡淡的香味。某些香味對人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,如可提神或催眠、抑制或促進食欲、減緩頭痛、清心鎮靜等。香味種類的選擇因人而異,不可過濃,但要持久、耐洗。除臭窗簾是在窗簾織物中加入一些有抗菌、吸附功能的物質,如竹炭等,在一定程度上可吸附和分解氣味。
智能窗簾:智能窗簾是帶有一定自我反應、調節、控制功能的窗簾。如根據室內環境狀況自動調光線強度、空氣濕度、平衡室溫等。采用相變微膠囊技術,白天可將陽光中熱能吸收,晚間釋放。在窗簾織物中加入儲光材料,在白天將光能吸收,夜間熄燈后仍有足夠的光照,方便人們夜間輕微的活動。這種根據陽光照射的情況自動調整透光率,在夏季可以減少空調的使用,在冬季其特殊的材質又保證了室內溫度不流失,應屬環保型窗簾。